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 > 政治軍事法律綜合 > 創造 > 清代云南名宦祠興廢考略(上) 【正文】
摘要:我國自古以來便有祭祀名宦的傳統與風俗,《左傳》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謂“名宦”,指的是仕官于當地并惠澤于民的官吏。將名宦入祀,即能體現國家對廉潔有為官員的褒揚,亦可彰顯國家要求地方官員勤政愛民的教化訴求。自明代以來,云南地區各府州縣中均修建許多名宦祠。清代又在明代的基礎上將名宦之祀全面制度化和普遍化,這一行為事實上是“用夏變夷”思想的一種重要體現。當中原文化傳播至邊疆地區,文廟的大量修建,使得儒學在當地得以極大推廣,這本身也是邊疆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合的歷史進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