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質學 > 沉積學報 > 三塘湖盆地二疊系蘆草溝組噴爆巖巖石學、礦物學特征及相關問題探討 【正文】
摘要:在對新疆北東部三塘湖盆地二疊系蘆草溝組黑色細粒巖系進行研究時發現,這套長期被當作由黑色泥巖、凝灰巖和碳酸鹽巖組成的巖系里還發育一套既不同于陸源碎屑、內碎屑沉積巖,也不同于熱水沉積巖(噴流巖)的巖石,認為是一套以夾層形式發育在紋層狀泥/頁巖中,由氣、液、固三相共存的深源巖漿—熱液物質流體上涌進入湖(海)底噴流通道,由噴口噴出后與熱液流體或與湖(海)水混合沉積形成的沉積巖—噴爆巖。噴爆巖呈薄層—紋層狀展布,礦物組成種類單一,以不穩定、次穩定礦物為主。晶質顆粒碎屑或團塊均呈大小混雜、形態各異的棱角狀,分選差,分布無規律。基于大量巖芯、巖石薄片觀察,結合電子探針及相關數據,以構成巖石碎屑顆粒的主要組成礦物為依據,將噴爆巖分為方解石噴爆巖、白云石噴爆巖、透輝石噴爆巖及長英質噴爆巖四類,并詳細論述了各類巖石學、礦物學特征。研究結果顯示構成噴爆巖的碎屑顆粒不再是傳統認識的來自周緣母巖風化搬運或熱液沉淀,而是在陸內裂谷欠補償湖盆背景下、源自地球內部不同深度、不同性質的巖漿—熱液物質流體。在此基礎上,對噴爆巖與碎屑沉積巖、火山碎屑巖及噴流巖區別進行討論,認為噴爆巖分別在礦物組成、物質來源、分布規模、形成方式等方面有別于上述三者。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