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質學 >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 拉薩地塊西段尼雄地區(qū)早白堊世晚期花崗閃長巖的成因及構造意義 【正文】

    拉薩地塊西段尼雄地區(qū)早白堊世晚期花崗閃長巖的成因及構造意義

    崔浩杰; 茍正彬; 劉函; 李俊; 楊洋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四川成都610059;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四川成都610081
    • 拉薩地塊
    • 早白堊世
    • 花崗閃長巖
    • 巖石成因
    • 地球化學

    摘要:青藏高原拉薩地體中西部廣泛發(fā)育白堊紀巖漿巖,為探討青藏高原新生代之前的地質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線索。然而其成因及構造背景還存在不同的認識,嚴重阻礙了青藏高原演化歷程的反演工作。本文對藏西措勤縣尼雄地區(qū)的一套花崗閃長巖進行了詳細的年代學和全巖地球化學分析,結果表明,尼雄花崗閃長巖的SiO2含量為65.24%~67.61%,Na2O/K2O為0.91~3.93,鋁飽和指數(A/CNK)為0.94~1.14,屬I型鈣堿性巖石。它們富集輕稀土元素(LREEs)和大離子親石元素(LILEs,如Rb、Th等),虧損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場強元素(HFSEs,如Nb、Ta等),輕重稀土分餾明顯[(La/Yb)N=7.6~12.2],具有弱-中等的負Eu異常(δEu為0.6~0.9)。兩個花崗閃長巖樣品中獲得的巖漿鋯石U-Pb定年結果分別為119.7 Ma和120.5 Ma,代表了尼雄地區(qū)的花崗閃長巖為早白堊世晚期巖漿活動的產物。綜合研究表明,這套花崗閃長巖主要來源于古老下地殼物質的重熔,并伴有同期幔源巖漿的加入和混合。它們可能是雅魯藏布江新特提斯洋殼巖石圈北向俯沖的產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明市| 迭部县| 安陆市| 锦屏县| 嘉善县| 榆社县| 扎赉特旗| 房山区| 阜阳市| 郸城县| 德化县| 白城市| 香港| 华坪县| 台州市| 游戏| 营口市| 长乐市| 东乡族自治县| 泾川县| 静乐县| 泌阳县| 浮梁县| 马山县| 札达县| 嘉黎县| 绥德县| 丽江市| 安仁县| 监利县| 五家渠市| 乌兰浩特市| 崇明县| 鹤山市| 延长县| 电白县| 泾阳县| 米易县| 姜堰市| 平遥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