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特種醫學 > CT理論與應用研究 > 基于P波三重震相研究青藏高原上地幔速度結構及其動力學意義 【正文】

    基于P波三重震相研究青藏高原上地幔速度結構及其動力學意義

    呂苗苗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81
    • 三重震相
    • 青藏高原
    • 地幔過渡帶
    • 巖石圈

    摘要:青藏高原因其復雜的結構和演化歷史,一直都是研究大陸碰撞、構造運動及其動力學的熱點區域。本文采用三重震相波形擬合技術,基于中國地震觀測臺網和大型流動臺陣記錄到的某地震P波垂向記錄,獲得了包括拉薩、南羌塘和松潘甘孜地塊在內的青藏高原上地幔P波速度結構。結果表明:①拉薩和南羌塘地塊下方地幔過渡帶存在高速異常,推測是俯沖的印度板片滯留體,過渡帶底部的板片殘余溫度較低,使得660-km相變滯后約3~8 km。而松潘甘孜地塊下方過渡帶同樣存在高速異常,可能是歐亞巖石圈發生拆沉進入地幔過渡帶所致。這說明印度板塊俯沖作用的影響已經到達地幔過渡帶,其俯沖前緣位于班公怒江縫合帶附近。②從拉薩、南羌塘到松潘甘孜地塊,200 km之上的地幔巖石圈高速蓋層速度由南向北逐漸減小,松潘甘孜地塊則出現蓋層缺失。推測受小規模地幔對流或者熱不穩定性的影響,在南羌塘和松潘甘孜地塊,增厚的歐亞巖石圈發生拆沉作用,巖石圈被減薄和弱化,造成羌塘地塊上地幔低速和松潘甘孜地塊上地幔高速蓋層缺失。拆沉的冷的歐亞巖石圈可能部分停留在410-km上方,使得410-km抬升約10 km,部分沉入地幔過渡帶,表現為松潘甘孜地塊地幔過渡帶中存在高速異常。低溫造成660-km下沉約8 km,導致地幔過渡帶增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福建省| 哈尔滨市| 泰兴市| 赤壁市| 大庆市| 始兴县| 新田县| 惠东县| 凌云县| 武义县| 平远县| 河东区| 连州市| 达拉特旗| 同德县| 康平县| 宜章县| 思茅市| 富平县| 攀枝花市| 根河市| 仙游县| 韶关市| 随州市| 新绛县| 托克托县| 克东县| 安宁市| 进贤县| 平罗县| 湖州市| 临高县| 新乐市| 巴林右旗| 重庆市| 雅江县| 黑水县| 上高县| 汪清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