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綜合 > 東北農業科學 > 增密減氮對嫩單18產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響 【正文】

    增密減氮對嫩單18產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響

    周超; 馬寶新; 劉海燕; 孫善文; 王俊強; 韓業輝; 于運凱; 許健; 孫培元; 武琳琳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齊齊哈爾分院; 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
    • 玉米
    • 增密減氮
    • 產量
    • 氮素利用率

    摘要:以緊湊耐密型玉米品種嫩單18為試驗材料。設置2個種植密度:60000株/hm2和75000株/hm^2;設置4個施氮量:0(N0)、120kg/hm(2N1)、240kg/hm(2N2)和360kg/hm(2N3)。探究栽培密度與氮肥施用水平對耐密型玉米品種嫩單18單株及群體干物質積累特性、氮素轉運效率、氮素利用效率、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結果表明,同一種植密度條件下,氮肥施用水平對千粒重、穗粒數、產量、花后單株干物質積累量、花后群體干物質積累量和氮素利用率影響顯著;增加種植密度,同一施肥水平下嫩單18的千粒重和穗粒數顯著降低,花后氮素同化量對子粒的貢獻率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減少,營養器官氮素轉運量對子粒的貢獻率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這與低密度種植情況相反,表明高密度條件下花后營養器官氮素轉運量對提高玉米產量的貢獻較大。因此,根據品種特性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減少氮肥用量能夠更好地協調群體與個體間的關系,提高群體的光能和養分利用效率,從而獲得更高的產量。綜合玉米子粒產量和氮肥利用率,嫩單18的適宜栽培模式為密度75000株/hm^2、施氮量240kg/hm^2。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曲县| 衡阳县| 宁城县| 佛教| 鄂托克旗| 宜州市| 新安县| 聂荣县| 富宁县| 广河县| 安丘市| 营口市| 旅游| 巴彦淖尔市| 五台县| 盐亭县| 山东| 临湘市| 茌平县| 霸州市| 长乐市| 内乡县| 苍溪县| 九江市| 齐齐哈尔市| 奎屯市| 青浦区| 噶尔县| 丹巴县| 盐山县| 石景山区| 岳西县| 抚顺县| 洮南市| 武隆县| 井陉县| 明溪县| 剑川县| 郸城县| 贵南县| 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