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教育綜合 > 當代教育科學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課堂教學結構的演變 【正文】
摘要:課堂教學結構是課堂教學的筋骨,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梳理新中國成立70年來課堂教學結構的演進之路,概括其發(fā)展總體特點,有利于教學改革沉心靜思,積淀優(yōu)秀經驗,攢聚改革信心,明確前進方向。新中國成立70年來,課堂教學結構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移植模仿期(1949-1977年)、本土實驗期(1978-1999年)、變革創(chuàng)新期(2000年至今)。教學結構多樣化、師生地位平等化、教學步調差異化、課堂時空擴大化是課堂教學結構演變的總體特點,這亦體現了課堂教學向著活力、民主、個性與自由演進。展望未來,課堂教學結構的完善將指向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依賴高校科研、學校管理、教師教學三方緊密聯(lián)動,不僅追求結構之效率,更追求結構之優(yōu)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結構,使之與智能化的教學技術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亦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huán)節(jié)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