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質學 > 地質學報 > 羌塘地塊西部晚三疊世灰巖古地磁研究及其構造意義 【正文】
摘要:青藏高原羌塘地塊和拉薩地塊匯聚-碰撞拼合過程的研究對認識青藏高原中部隆升歷史及其動力學過程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而羌塘地塊古地磁研究對理解上述問題至關重要。通過對羌塘地塊西部改則地區晚三疊世灰巖的系統古地磁測定,獲得其高溫剩磁分量。但是這一高溫剩磁分量未通過褶皺檢驗,表明為后期重磁化的結果。研究剖面高溫特征剩磁平均方向在地理坐標下為Dg=349.3°,Ig=40.4°,κg=45.4,α95=6.5°,相應的古地磁極為76.4°N,311.1°E,dp/dm=4.7°/7.9°。這一古地磁極與羌塘地塊早白堊世約110~100Ma的古地磁極在古地磁誤差范圍內重合,表明其重磁化的時代為早白堊世約110~100Ma。綜合分析羌塘地塊和拉薩地塊古地磁結果,并結合海相地層、蛇綠巖和洋島等地質證據,顯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西段閉合的時間發生在早白堊世晚期約110~100Ma。改則地區晚三疊世灰巖的早白堊世晚期重磁化作用與羌塘/拉薩地塊西部的碰撞密切相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