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質學 > 地質學報 > 中天山、伊犁及塔里木地塊開始參與Rodinia超大陸聚合過程早于新元古代? 【正文】
摘要:長久以來,中國主要陸塊被普遍認為比世界其他陸塊開始參與羅迪尼亞超大陸聚合的時間較晚,為新元古代早期。為了探討此問題,我們選擇中國中天山、伊犁及塔里木地塊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分析了新元古代早期(1.0~0.8Ga)的構造變形及巖漿特征。新元古代早期構造變形主要表現為拉伸線理行于造山帶方向,反映了后造山陸內走滑剪切過程。1.0~0.8Ga的巖漿巖皆為較小規模花崗巖,未見基性包體,礦物組合中基本無角閃石,具有高鉀鈣堿性和過鋁質特征,并含有大量捕獲老鋯石,說明古老基底或重熔地殼的顯著參與。巖石源區主要為重熔基性下地殼,在構造背景判別圖上基本落在后造山環境。鋯石Ti及全巖Zr溫度計算結果顯示這些巖體的結晶溫度普遍偏高,約800℃。結合已有區域地質資料,我們認為:①在新元古代原塔里木陸塊(包括早期中天山、伊犁及塔里木地塊)已經位于羅迪尼亞超大陸內部,1.0~0.8Ga變形及巖漿記錄皆反映了原塔里木陸塊與其它陸塊碰撞后的構造事件;②由于超大陸聚合后的熱毯效應使得新元古代早期花崗巖結晶溫度偏高;③中天山、伊犁及現今塔里木地塊最初參與羅迪尼亞超大陸匯聚的時間應早于新元古代(>1.0Ga)。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