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水產和漁業 >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 巖扇貝原種和繁育后代腸道和內臟團細菌多樣性分析 【正文】
摘要:為研究巖扇貝Crassadoma gigantean的生物學特性和消化代謝機能,采用傳統培養方法分離培養加拿大原種巖扇貝內臟團(JN)和腸道(JC)及中國育種得到的子一代巖扇貝內臟團(YN)和腸道(YC)4種樣品中的細菌,測定分離到的可培養細菌的16S rRNA基因并確定其分類地位;提取上述樣品中的總DNA,運用Ion S5TMXL高通量測序平臺,對樣品中細菌群落多樣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用傳統方法獲得可培養菌株83株,選取代表菌31株測序并比對,其分別屬于嗜冷桿菌屬Psychrobacter、動性球菌屬Planococcus、弧菌屬Vibrio、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假交替單胞菌屬Pseudoalteromonas、芽孢桿菌屬Bacillus、庫克菌屬Kocuria和副球菌屬Paracoccus;高通量測序結果顯示,4種樣品中有效序列群落結構可分為9個門,分別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異常球菌-棲熱菌門Deinococcus-Thermu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厚壁菌門Firmicutes、藍細菌門Cyanobacteria、軟壁菌門Tenericutes、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加拿大原種巖扇貝腸道樣品中的優勢菌門為變形菌門(占80%),次優勢菌門為擬桿菌門(占15%),內臟團樣品中的優勢菌門為變形菌門(占52%),次優勢門為擬桿菌門(占18%);中國育種得到的子一代巖扇貝腸道樣品中的優勢菌門為變形菌門(占61%),次優勢菌門為擬桿菌門(占26%),內臟團樣品中的優勢菌門為變形菌門(占73%),次優勢菌門為擬桿菌門(占17%)。研究表明,巖扇貝的腸道和內臟團微生物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加拿大原種巖扇貝和國內子一代巖扇貝的腸道和內臟團細菌群落結構存在一定差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