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質學 >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 南秦嶺構造帶十堰-武當地區巖石變質作用 【正文】
摘要:十堰—武當地區位于南秦嶺構造帶和揚子板塊的結合部位,內部發育的變質巖可為秦嶺造山帶印支期造山過程提供重要信息。在該地區含石榴子石片巖的巖石學、礦物學研究基礎上,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質溫度計和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質溫度計計算變質作用條件。結果表明: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質溫度計計算得到方灘—王家山剖面南、北兩側變質巖的主期變質溫度分別為344℃~410℃和368℃~431℃,屬于低綠片巖相;由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質溫度計計算得到十堰—大木剖面南、北兩側變質巖主期變質溫度分別為322℃~440℃和535℃~540℃,屬于低—高綠片巖相。結合區域變質變形研究成果,認為十堰—武當地區中低級變質巖的變質作用演化與南秦嶺構造帶印支期洋盆閉合伴生的俯沖-增生過程有關,它使得不同變質級別的巖石發生并置然后一起抬升。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