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 > 地球與環境 > 南京市大氣PM2.5時空分布特征與潛在源區貢獻分析 【正文】
摘要:對2017年南京市區7個自動空氣質量監測點的PM2.5質量濃度ρ(PM2.5)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克里金(Kringing)空間插值法、氣流運動軌跡聚類、潛在源貢獻因子法(PSCF)和濃度權重軌跡分析法(CWT)探討了四季大氣中ρ(PM2.5)的時空分布特征和潛在來源。結果顯示,四季大氣中ρ(PM2.5)均值由高到低依次為冬季(65.54 μg/m^3)、春季(41.70 μg/m^3)、秋季(35.18 μg/m^3)和夏季(23.56 μg/m^3),秦淮區四季大氣中ρ(PM2.5)均最高。春季南京大氣中ρ(PM2.5)易受黃海海岸和北方大陸性輸送氣流的影響,來自黃海方向的氣流軌跡2貢獻比例達51.65%,對應的ρ(PM2.5)為50.91 μg/m3;夏季南京大氣中ρ(PM2.5)主要受江蘇、東部海洋和南部沿海城市輸送氣流的影響,其中源自江蘇的氣流軌跡1對南京大氣PM2.5貢獻比例最大(33.64%),氣流軌跡對應的ρ(PM2.5)為35 μg/m^3;秋季南京大氣中ρ(PM2.5)易受短距離的偏北氣流影響,來自山西南部,河南中部、安徽中部的氣流軌跡5對應的ρ(PM2.5)最高,出現概率(21.11%)和貢獻比例(27.81%)均較高;冬季南京大氣中ρ(PM2.5)主要受北方大陸性輸送氣流影響,來自俄羅斯、蒙古國東部、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山東中部的長距離氣流軌跡4對應的ρ(PM2.5)最高,達109.8 μg/m^3,其貢獻比例為26.86%。PSCF和CWT分析發現,安徽、山東、浙江與江蘇交界和黃海海岸是影響南京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潛在源區,此外,湖北、北京、天津以及渤海海岸也是南京大氣PM2.5的潛在源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