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高等教育 > 大學教育科學 > 孔子“有教無類”思想新探 【正文】
摘要:關于“有教無類”的解釋眾說紛紜,沒有一種說法能夠令人信服。廣為人接受的解釋是:不分貴賤貧富和種族,人人都可以入學受教育。然而,這個解釋與孔子總體的教育思想不符。河北定縣出土竹簡《論語》中“有教無類”寫作“有教無■”,這個字,應該釋讀為■。■從?得義,本義是“頭部下墜的樣子”,引申為“塌陷、崩潰”。“教”在春秋時期文獻中的常用含義是“軍事訓練”。聯系《論語·衛靈公篇》的具體語境分析,有教無■的含義是:如果對民眾進行以仁義為核心的軍事教育,就不會上下離心離德,導致國家覆亡。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