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質學 > 地震地質 > 博羅可努-阿齊克庫都克斷裂精河段晚更新世以來的斷錯地貌和走滑速率 【正文】
摘要:博羅可努-阿齊克庫都克斷裂(博-阿斷裂)是中天山與北天山的板塊會聚邊界,它NW向斜切天山山脈,是一條繼承性的右旋走滑活動斷層。研究其活動性質、限定其滑動速率有助于理解天山地區晚第四紀構造變形模式、應變速率分配情況及評估區域地震危險性。文中通過衛星遙感影像解譯及野外考察,基于地貌面高程、水系密度和切割深度等,將精河東南的沖洪積扇分為4期,由老到新分別命名為Fan1、Fan2、Fan3和Fan4。利用無人機航拍獲取斷裂附近的高精度影像,并對沖洪積扇上發育的沖溝、階地陡坎等進行構造地貌解譯,發現Fan1、Fan2和Fan3 3期沖洪積扇上發育右旋位錯沖溝及斷層陡坎。其中,Fan2b、Fan3a和Fan3b上的沖溝最小右旋位錯約6m,最大位錯分別為(414±10) m、(91±5) m和(39±1) m;Fan2b與Fan3a分界的地貌陡坎被右旋位錯(212±11) m。結合前人在天山北麓得到的階地或沖洪積扇的堆積年齡,并與古里雅冰芯氣候曲線進行對比,推測Fan2b、Fan3a和Fan3b 3期沖洪積扇的下切年齡分別為56~64ka、35~41ka和10~14ka。博-阿斷裂自沖洪積扇Fan2b、Fan3a和Fan3b形成以來的滑動速率分別為3. 3~3. 7mm/a、2. 2~2. 6mm/a和2. 7~3. 9mm/a,利用蒙特卡洛模擬方法擬合得到晚更新世以來其平均右旋走滑速率為(3. 1±0. 3) mm/a。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