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球物理學 > 地震學報 > 陜西及鄰區瑞雷波相速度層析成像 【正文】

    陜西及鄰區瑞雷波相速度層析成像

    惠少興; 吳建平; 顏文華; 范莉蘋 陜西省地震局; 中國西安710068;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北京100081
    • 陜西及鄰區
    • 瑞雷波
    • 相速度
    • 層析成像

    摘要:本文利用布設于陜西及其鄰區的喜馬拉雅二期流動地震臺陣和區內的固定地震臺網共計257個臺站于2014-2015年記錄到的連續波形資料,采用基于圖像分析的相速度提取方法,得到了7 185條瑞雷波相速度頻散曲線,反演獲得了周期為5-4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圖像,其最小分辨率約為20 km。結果表明:各周期瑞雷波相速度圖像具有明顯的橫向不均勻性,能夠較好地反映出地殼及上地幔頂部的地質構造特征。周期為5-10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與地表地質構造密切相關,且高低速異常的分界線與地塊邊界高度吻合;周期為15 s的瑞雷波相速度分布圖像顯示出,大部分斷陷沉積盆地(渭河、天水等盆地)表現為低速異常,表明此區域的沉積層厚度較大;周期為20-40 s的相速度分布則受地殼厚度影響較大,青藏高原東北緣始終呈現出明顯的低速異常,鄂爾多斯地塊中、下地殼以高速異常為主,但周期為20-30 s的相速度低速異常區分布于青藏高原沿六盤山逆沖褶皺帶并一直延伸至鄂爾多斯內部,由此推測該區域地下介質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物質交換和融合。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鄂托克旗| 东乡县| 榆林市| 合江县| 临西县| 青河县| 略阳县| 桃园县| 徐汇区| 桐柏县| 天峻县| 闵行区| 林芝县| 南郑县| 冀州市| 阜宁县| 若尔盖县| 富源县| 正阳县| 娄底市| 望谟县| 玉溪市| 松江区| 航空| 河西区| 南江县| 庐江县| 准格尔旗| 阳泉市| 鹤庆县| 肃北| 郸城县| 敦煌市| 惠安县| 和政县| 贡觉县| 四川省| 万全县| 孟村|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