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 > 政治軍事法律綜合 > 法學 > 消費者公益訴訟中的懲罰性賠償問題 【正文】
摘要:2017年發生在廣東的"毒豬肉案"和"假鹽案"的不同判決使得消費者公益訴訟中懲罰性賠償成為近年來消費者保護法理論和實務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對消費者公益訴訟可否提起懲罰性賠償的追問,從懲罰性賠償適用的變遷、公益訴訟請求的變化趨勢等方面研析,應準許消費者在公益訴訟中提起懲罰性賠償請求。消費者公益懲罰性賠償金的確定,基于威懾預防功能,公益損害以違法所得基準為宜,對懲罰的系數不宜采用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食品安全法對個人提起懲罰性賠償金相同的方式--以法定倍數來確定。基于對消費者公益懲罰性賠償與公法中金錢罰功能相近但互補的認知,兩者可以并處,但在違法者承擔責任能力有限時,對于純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與公法責任以處罰先后為序,而混合性公益訴訟,則優先滿足公益懲罰金賠償。對于消費者公益和私益懲罰性賠償的關系,如私益訴訟先于公益訴訟則主張都可處以懲罰性損害賠償金,但公益懲罰性賠償金中應減去私益懲罰性賠償金,如私益訴訟是公益訴訟的后續訴訟,則不主張給予個人懲罰性賠償金。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