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石油天然氣工業 > 復雜油氣藏 > 伏龍泉斷陷反轉構造與油氣富集規律 【正文】
摘要:松遼盆地伏龍泉斷陷經歷了斷陷期、拗陷期、反轉期三個演化階段,具有典型的斷坳疊置盆地特征;斷陷期為東斷西超的半地塹盆地,發育4條控洼斷層,依次控制了4個沉積次洼;拗陷期地層受明水末期構造反轉擠壓,形成了反轉背斜構造。伏龍泉斷陷有兩個主要的成藏期:泉頭組時期與明水組末期,主要的油氣分布層位是泉頭組和登婁庫組,為反轉調整形成的次生油氣藏,明水組末期是主要的成藏期。明水組末期構造反轉是新圈閉形成和油氣再次運移的過程,反轉使得主要斷層再次活化,形成油氣運移通道,斷陷層烴源巖生成油氣向上運移到坳陷層圈閉中,形成次生油氣藏。平面上,伏南次洼油氣最為富集,伏北次洼次之,顧家店次洼最差。通過定量計算反轉率得到:顧家店次洼為0.37,伏南次洼為0.1,伏北次洼反轉輕微,因此,反轉率適中的區域最有利于次生油氣藏的形成和保存。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