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 > 關東學刊 > 高度專業化之于哲學:升華還是死路? 【正文】
摘要:分析哲學運動后,曾經以宏觀反思、批判為主的哲學,借用邏輯符號、語言分析等工具,逐漸走向專業技術化道路,且與日俱增、與時俱進,這體現在哲學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上。不過,從其本源意義上說,哲學應該承擔對于當下生活提供總體概括、進行全面反思的職能。但在哲學專業高度細分的趨勢下,可能會出現無人思考、無力思考世界整體的情況。人文學科若失去了對世界整體的思考,便只能延續那些默認的、給定的流行答案。哲學工作確實應當使用更為精確的語言和邏輯,但不能背離本源,遺忘對大尺度問題的關注,疏于利用價值分析討論知性科學層面未能充分討論的問題。當哲學過分謙卑地學習科學并冒充科學之時,當哲學忘卻了反思的重要使命時,哲學就失去了自身的價值。因而,對哲學的專業化而言,一則需要突破專業細分的界限,反思總體問題,二則需要具備哲學的專業研究能力,適當劃界,避免陷入民科民哲的論辯。實現這兩點,對于在此背景下的哲學研究者而言,并非易事。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