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 > 關東學刊 > 論孟子周游列國與離開的抉擇 【正文】
摘要:孟子一生周游列國,游說諸侯,欲時君能采其王道仁政之學說以救世。孟子嘗言:“君子之事君也,務引其君以當道,志于仁而已。”據孟子所說,君子侍奉君主,所重者在于專心致志使其趨于正路,有志于仁。驟眼看來,孟子似乎強調只要目的達成便可,過程如何并不重要。其實不然。孟子一生周游列國,嘗至鄒、魯、滕、宋、魏、齊等國,見鄒穆公、魯平公、滕文公、宋君偃、梁惠王、梁襄王、齊威王、齊宣王等諸侯。其中孟子在齊、梁所待時間較長,在齊時任卿,惟在伐燕一事之上,孟子與齊宣王意見相異,最終只能出走離齊,不事不賢之君。本篇之撰,以孟子周游列國游說時君為線索,析論其離開故國之抉擇。或去或留,孟子展現其光輝人格之特質,最可為現今社會參考,本文亦將一并討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