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球物理學 > 干旱區地理 > 烏魯木齊大氣混合層厚度和穩定度與大氣污染的關系 【正文】
摘要:利用烏魯木齊市4座10層100 m梯度氣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氣象觀測資料和7個環境監測站AQI資料,計算并分析了大氣混合層厚度和穩定度特征,探討了大氣混合層厚度和穩定度與污染的關系。結果表明:烏魯木齊市混合層厚度夏季郊區高、城區低,冬季從南郊-城區-北郊隨地勢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別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間。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間隔統計混合層厚度,500~1 000 m出現頻率最多;月變化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個高度區間其概率均超過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區間概率明顯減小;日變化為中午13:00~16:00達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較大的感熱輸送提供充足的熱力條件,這也體現出白天以不穩定層結為主,夜間則以穩定層結為主。大氣穩定度分類結果,夏季郊區和城區不穩定(A~C類)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穩定(E、F類)所占比較最大、城區最弱。AQI指數冬季最大,從南郊-城區-北郊依次增大,這與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勢高有利于擴散輸送有關。總體來看,烏魯木齊大氣混合層厚度空間分布與氣象要素、大氣穩定度、地形等密切相關,對AQI指數分布有重要影響,這對近地層大氣污染狀況預報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