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球物理學 > 干旱區地理 > 烏魯木齊大氣混合層厚度和穩定度與大氣污染的關系 【正文】

    烏魯木齊大氣混合層厚度和穩定度與大氣污染的關系

    李振杰; 金莉莉; 何清; 繆啟龍; 買買提艾力·買買提依明 云南省臨滄市氣象局; 云南臨滄677099; 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塔克拉瑪干沙漠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 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 江蘇南京210044
    • 烏魯木齊污染
    • 大氣混合層厚度
    • 大氣穩定度

    摘要:利用烏魯木齊市4座10層100 m梯度氣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氣象觀測資料和7個環境監測站AQI資料,計算并分析了大氣混合層厚度和穩定度特征,探討了大氣混合層厚度和穩定度與污染的關系。結果表明:烏魯木齊市混合層厚度夏季郊區高、城區低,冬季從南郊-城區-北郊隨地勢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別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間。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間隔統計混合層厚度,500~1 000 m出現頻率最多;月變化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個高度區間其概率均超過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區間概率明顯減小;日變化為中午13:00~16:00達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較大的感熱輸送提供充足的熱力條件,這也體現出白天以不穩定層結為主,夜間則以穩定層結為主。大氣穩定度分類結果,夏季郊區和城區不穩定(A~C類)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穩定(E、F類)所占比較最大、城區最弱。AQI指數冬季最大,從南郊-城區-北郊依次增大,這與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勢高有利于擴散輸送有關。總體來看,烏魯木齊大氣混合層厚度空間分布與氣象要素、大氣穩定度、地形等密切相關,對AQI指數分布有重要影響,這對近地層大氣污染狀況預報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肃省| 花垣县| 汶上县| 康定县| 门源| 科技| 海安县| 武义县| 淳安县| 长汀县| 南乐县| 丰镇市| 临桂县| 鄄城县| 长武县| 荣昌县| 正宁县| 特克斯县| 忻城县| 吉水县| 宜章县| 延津县| 宣城市| 绥芬河市| 天津市| 登封市| 交城县| 夹江县| 山阴县| 柳江县| 浙江省| 武威市| 阿拉尔市| 呼伦贝尔市| 富川| 新宾| 金坛市| 彭水| 青川县| 高邮市|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