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語言文字 > 古漢語研究 > 《經典釋文》“髀”字注音研究 【正文】
摘要:《經典釋文》“髀”字有三個音,涉及文字訛誤、詞義分化導致新讀音出現、同義音異三個主要問題。根據我們研究,1.《禮記釋文》“髀,畢婢反。徐亡婢反”中,“畢”當為“必”,“亡”當作“方”。2.在“髀”的幫紙開A、監薺開四和幫旨開A三個音中,幫紙開A是最早跟“股外”即大腿外側匹配的讀音,中古韻書則以此音表示該詞的引申義“髀股”或“股”即整條大腿,而又另用幫旨開A一音表示“股外”一義。3.沒有區別意義的一字二音定有冗余,必定存在時空差異的問題。中古音韻文獻對“髀”字兩個不別義讀音的注音主次變化及最終取舍,反映出南北兩種讀書音標準的嬗替。4.《經典釋文》不同音義“髀”的注音差異,反映以江南音為主兼注北人音的一派和北人音為主兼注江南音一派的取舍異趣,同時反映兩派“改撰”《釋文》非同時進行。5.這些注音差別的消失,反映唐代為科舉取士進行的語言文字規范的成效,也反映《釋文》音義的“改撰”是在唐代語言文字規范過程中應時而作的。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