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臨床醫學 >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 > 胸鎖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術后患者肩關節功能障礙的效果 【正文】
摘要:目的:探討在常規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配合胸鎖關節松動術對肱骨近端骨折術后肩關節功能障礙的康復療效。方法:將4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2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案:盂肱關節松動術、超聲波治療、中藥熏蒸、干擾電療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胸鎖關節松動術。治療前及治療4周和8周后均采用Constant-Murley肩關節功能評分量表(Constant-Murley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CMS)、目測類比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肩關節活動范圍對患者的肩關節功能進行評定。結果:治療4周及8周后,兩組CMS總分評定顯著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05)。治療4周后,觀察組在日常活動(12.95±2.80)及關節活動范圍(17.40±3.32)評分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05)。治療8周后,觀察組除疼痛評分外,在日常活動(14.70±3.79)、關節活動范圍(22.10±4.38)及力量測試(15.30±2.94)評分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O5)。治療8周后,兩組在肩關節活動度及VAS評分上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肩關節前屈(108.20°±26.28°)、外展(78.35°±19.49°)及VAS評分(3.55±O.14)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觀察組肩關節前屈(127.75°±25.30°)、外展(95.50°±16.93°)及VAS評分(2.05±0.15)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05)。結論:在常規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胸鎖關節松動術可有效擴大肩關節活動范圍,改善肩關節運動功能。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