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信息科技 > 新聞與傳媒 > 國際新聞界 > 大眾傳播學抑或大眾心理學:對美國傳播學主導范式的再書寫 【正文】
摘要:大眾傳播學在20世紀20年代的興起,展現出當時不斷涌現的心理學思潮對社會科學的全面影響。法國的群體心理學,德國的精神分析以及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盡管視角各異,但是都對傳播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把大眾社會的視角、關于群體心理非理性的認知以及個體心理的科學測量方法等元素通過美國傳播學的主要奠基者如李普曼、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等人注入了當時剛剛起步的傳播研究,形成了傳播研究的大眾心理學范式。在二戰和冷戰時期,出于心理戰的需要,傳播學不斷強化大眾心理范式取向,后者剝奪了傳播學各種可能的發展方向而將其塑造為對內社會控制,對外捍衛冷戰思維的知識工具。所以,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大眾傳播學而只有真正的大眾心理學。冷戰結束后,面臨政治經濟框架的巨變,美國面臨的問題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傳播學主流范式失去了持續的資源支持,然而出于慣習,傳播學家們仍然堅持用大眾心理學去理解傳播現象,美國傳播學的想象力因之衰竭。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