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外科學 > 骨科臨床與研究 > 特制人工膝關節置換治療兒童股骨遠端ⅡB期經典型骨肉瘤 【正文】
摘要:目的評估股骨遠端ⅡB期經典骨肉瘤患兒接受特制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后生存率、假體生存率、假體失敗因素及功能。方法回顧研究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腫瘤科連續收治的接受特制人工膝關節置換治療的股骨遠端ⅡB期經典骨肉瘤患兒39例,男17例,女22例,平均年齡10.9(6~14)歲。記錄患者性別、年齡、化療情況、手術日期、假體并發癥、假體生存率、術后功能評分等。通過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生存率。結果34例患者進行了廣泛切除,5例患者進行了邊緣切除。切除的股骨長度平均172(110~240)mm。39例患者中位隨訪時間66(10~141)個月。無瘤生存28例,帶瘤生存3例,病死8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結果顯示,患兒5年生存率78.1%。隨訪期內無局部復發病例。以截肢或假體取出為終點,39例患者假體3年生存率97.2%,5年生存率84.9%,隨訪期末31例存活患者中84%(26/31)假體生存。隨訪期末28例保肢成功,保肢率90.3%(28/31)。隨訪期內共16例患者發生18次假體并發癥,導致2例行翻修手術更換假體及3例截肢。最常見的并發癥為無菌性松動(14例),影響假體生存的原因為:軟組織失敗、無菌性松動、假體結構失敗、感染、不能接受肢體不等長(各1例)。25例患者評估下肢長度,評估時間距手術平均62(18~120)個月?;紓认轮L度短于健側平均70(20~144)mm。最終保肢成功28例患者術后國際骨與軟組織腫瘤協會(MSTS)評分平均24(21~26)分。結論經過規范術前化療,腫瘤切除加特制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后化療,腫瘤學預后良好。特制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假體生存率及功能結果可接受。假體無菌性松動發生率較高。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