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外科學 > 骨科臨床與研究 > 骨肉瘤治療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正文】
摘要:骨肉瘤是兒童和青少年人群最常見的骨原發惡性腫瘤之一。盡管年發病率只有3/100萬[1],但我國人口基數大,總發病人數并不少。據文獻報道,男女發病率之比約為1.5∶ 1.0,80%~90%的骨肉瘤發生于四肢長管狀骨干骺端,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最為多見,發生在非肢體部位如脊柱和骨盆的骨肉瘤往往預后欠佳。20世紀70年代以前,對無轉移的肢體骨肉瘤一般采取截肢手術治療,對其中部分患者也進行局部放射治療。即使如此,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足20%。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是腫瘤肺轉移。化學治療的應用使骨肉瘤肺轉移得到有效控制,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60%~80%[2]。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