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綜合 >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 匙吻鱘形態特征及其兩種同工酶的電泳分析 【正文】

    匙吻鱘形態特征及其兩種同工酶的電泳分析

    張濤; 吳金平; 陳建武; 何力 農業農村部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武漢); 農業部淡水魚類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湖北武漢430223
    • 匙吻鱘
    • 形態特征
    • 乳酸脫氫酶
    • 酯酶
    • 組織特異性

    摘要:【目的】為了解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n)的形態特征和生化遺傳特性,為其制定種質標準和種質鑒定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采用傳統形態學方法測定31尾匙吻鱘的可量性狀和可數性狀,通過聚丙烯酰胺凝膠垂直板電泳對匙吻鱘5種組織(心臟、眼睛晶狀體、肌肉、脾臟和肝臟)的乳酸脫氫酶(LDH)和酯酶(EST)進行了分析.【結果】匙吻鱘的主要形態特征:體表裸露無鱗、光滑,背部灰黑色,常有一些斑點夾雜于其中,兩側逐漸變灰,腹部灰白色.頭部有一大而長、形如匙柄的吻,眼小.口大,位于吻末端腹面.尾鰭歪形,上葉長于下葉;尾柄披有梗節狀甲鱗.鰭式為背鰭D.37~46、胸鰭P.23~28、腹鰭V.27~34和臀鰭A.25~39.體內骨骼大部分由軟骨組成,鰓耙長且排列細密.鰾為一室,呈梭形.2)匙吻鱘的心臟、眼睛晶狀體、肌肉、脾臟和肝臟中的LDH酶帶條數分別為3~4、3~4、1~2、4~5和5條;EST酶帶數分別為2、0、1~2、2和4~5條.【結論】匙吻鱘形態特征研究結果可以為其種質鑒定和制定種質標準提供參考依據.匙吻鱘的2種同工酶系統具有組織特異性,心臟組織EST同工酶可作為鑒定匙吻鱘種質的生化遺傳標記.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京山县| 拉萨市| 饶阳县| 汝州市| 靖边县| 武清区| 中方县| 永康市| 八宿县| 香格里拉县| 齐齐哈尔市| 喀喇| 濮阳市| 惠州市| 镇沅| 什邡市| 邢台县| 新沂市| 沛县| 孟津县| 万安县| 洪湖市| 荥阳市| 祥云县| 台东县| 大田县| 区。| 海安县| 乐清市| 沅陵县| 德保县| 敦化市| 博野县| 开原市| 电白县| 久治县| 石棉县| 咸宁市| 新巴尔虎左旗|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