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教育綜合 >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 政治寓意與生存回溯——儒家“孝”觀念的兩個闡釋維度 【正文】
摘要:在舜以“孝”取天下的故事中,“孝”并不是一種家庭倫理,而是權力正當性的表達,象征舜以“去權力”的方式得到權力,暗示權力的父位格需與子位格的孝德一體方能自我平衡。如果忽視“孝”的政治含義,那么“孝”會淪為一種對權力意志的無底線遵從。因為當“孝”抽離為一種“道”的遵從時,其必須依權力的邏輯而建構自身,從而呈現出一種無法兼顧價值追求的內在矛盾。從儒家文化傳統回到生活世界,在繼承儒家“孝”觀念的同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孝”首先是“父子共存”,其次是與自然繁殖過程相悖的“我之何以存在”的反向追問。后者賦予了“孝”跳出自然束縛、樹立人性尊嚴的可能性。在關于魯迅“孝”批判的相關澄清中,可以進一步確認的是:父子共存對個體的重要意義在于它將我們從關于生存的畏懼與恐慌中解放出來。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