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shù) > 基礎(chǔ)科學 > 地球物理學 > 華南地震 > 瑪尼地震的InSAR形變研究與模擬 【正文】

    瑪尼地震的InSAR形變研究與模擬

    石曉春; 王長委; 余鵬飛; 杜志彪 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 廣州510500;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 廣州510642;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測量重點實驗室); 武漢430071; 廣州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廣州510730
    • 瑪尼地震
    • 同震形變
    • 彈性半空間位錯理論

    摘要:采用歐洲空間局ERS-2的星載干涉雷達數(shù)據(jù),選取1997年11月8日MW7.6級瑪尼地震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了差分干涉方法,在通過對覆蓋同一地區(qū)的SAR數(shù)據(jù)進行差分干涉處理,得到了瑪尼地震的視線向同震形變場。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該地震形變場呈長軸近北東東向不規(guī)則橢圓形分布,地表破裂帶長度約為130km,發(fā)震斷層走向約為78°,斷裂為左行走滑特征。斷層以南為隆起區(qū),在發(fā)震斷層附近最大視線向隆起位移量為113.6cm,斷層以北為沉降區(qū),最大視線向沉降位移量為170.4cm。基于Okada模型實現(xiàn)了具有復雜結(jié)構(gòu)的4段斷層段參數(shù)的InSAR形變場數(shù)據(jù)模擬,獲得斷層的最大走滑為6m,估計出瑪尼地震的標量地震矩M0為2.69×10^20Nm,計算得到的矩震級MW為7.6。證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確性和研究結(jié)論的可靠性。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灵武市| 崇明县| 安西县| 东明县| 镇沅| 突泉县| 泰顺县| 金溪县| 博爱县| 闵行区| 鹰潭市| 黔西| 利津县| 盐城市| 朝阳区| 名山县| 镇宁| 山西省| 云霄县| 宁津县| 乌审旗| 宣城市| 三明市| 双江| 泸溪县| 天门市| 保康县| 逊克县| 陇西县| 甘谷县| 宝兴县| 清河县| 东乡县| 湟源县| 铅山县| 原阳县| 阳曲县| 嘉峪关市| 苗栗县|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