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氣象學 > 海洋氣象學報 > 黃河中游地區MCC天氣學分型及結構差異分析 【正文】

    黃河中游地區MCC天氣學分型及結構差異分析

    趙桂香; 王曉麗; 王一頡; 李瑩 山西省氣象臺; 山西太原030006; 山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 山西太原030002
    • mcc
    • 水汽和能量擾動
    • 冷池
    • 邊界層入流
    • 結構差異

    摘要:利用2005—2017年衛星、實況探測、L波段探空秒數據和NCEP/NCARFNL1°×1°再分析等資料,采用天氣學和動力診斷分析等方法,對黃河中游地區中尺度對流復合體(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進行天氣學分型,并對其結構特征及差異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黃河中游地區MCC主要生成在夏季,多在傍晚至次日凌晨發展成熟,生命史長、移動緩慢,以暴雨及以上量級降水為主,雨強大,地域差異明顯。2)依據200hPa環流形勢,將MCC分為3個主型,結合500hPa形勢特點,每個主型下分為不同副型。通過分析不同分型下MCC環境場及物理量空間結構特征及差異,提煉MCC強降水預報關鍵技術,建立MCC強降水預報物理模型。3)MCC形成在低層比濕和能量擾動的正值中心附近,在低層擾動梯度大值區、靠近正中心的區域發展成熟。擾動正值中心所在高度、中心強度以及正擾動的厚度等物理因子與MCC發展以及降水強度關系密切。4)不同分型下,MCC不同生命階段云系及環境大氣的垂直變化存在明顯差異。云頂高度下降,濕層加厚,凝結高度降低,逆溫層消失,是MCC達到成熟的先兆信號。5)在200hPa南亞高壓穩定背景下,地面存在次天氣尺度冷鋒、中尺度高壓和冷池;中尺度高壓作用明顯小于冷池,冷池強度和維持時間與MCC降水強度和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在200hPa深厚低槽和西北急流或急流分支背景下,地面無冷池和中尺度高壓形成,低層入流風速和溫度梯度的加大是MCC發展成熟的重要因素,中尺度露點鋒對MCC強降水的觸發作用不可忽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庆元县| 兖州市| 扎鲁特旗| 法库县| 余姚市| 新民市| 望谟县| 岐山县| 策勒县| 克东县| 公主岭市| 兴文县| 桐柏县| 安陆市| 新沂市| 合作市| 九龙县| 锡林浩特市| 灯塔市| 建平县| 巩留县| 吕梁市| 荔浦县| 荃湾区| 永登县| 雅江县| 宁晋县| 芦山县| 盐边县| 黑河市| 伊宁市| 阿坝县| 信阳市| 福清市| 大荔县| 顺昌县| 崇义县| 东方市| 赤水市| 杭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