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水產和漁業 > 海洋漁業 > 流沙灣浮游動物群落特征及與魚貝養殖的關系 【正文】
摘要:為了解流沙灣養殖活動對浮游動物群落的影響,于2015—2016年對流沙灣海區進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個季度的浮游動物調查,分析了浮游動物群落特征及其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共記錄浮游動物18大類119種、浮游幼體17種。浮游動物種類組成以橈足類(45種)和端足類(20種)為主,其次為毛顎類(15種)、水螅水母類(12種)、等足類(6種)等。十足目幼體(Decapod larvae)為春、夏兩季的主要優勢類群,亞強次真哲水蚤( 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駝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為秋季主要優勢種,夜光蟲(Noctiluca scintillans )為冬季主要優勢種。年均浮游動物豐度和生物量分別為151.53個·m^-3 和73.48 mg·m^-3 。多維尺度分析(nMDS)結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灣內灣浮游動物群落組成與外灣差異明顯。典范對應分析(CCA)顯示,溶解氧、磷酸鹽、透明度、溫度和硝酸鹽等環境因子是影響浮游動物優勢種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灣海區,魚類小網箱的養殖活動在夏秋兩季對浮游動物群落組成和結構影響較大;貝類養殖區的浮游動物的豐度和生物量明顯降低,但浮游動物群落組成及多樣性與其它采樣點差異不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