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 > 晉陽學刊 > 引爆禍端: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冀東走私 【正文】

    引爆禍端: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冀東走私

    張同樂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石家莊050024; 河北師范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
    • 華北事變
    • 冀東走私
    • 經濟侵略
    • 引爆禍端

    摘要:日本在冀東的走私始于1933年,此后,隨著華北局勢的惡化愈演愈烈。1933年《塘沽協(xié)定》的簽訂,使冀東成為日軍威脅下的“非武裝區(qū)”,南京國民政府對該區(qū)的行政控制力大為削減,日本武裝走私浪潮初起。1935年6、7月《秦土協(xié)定》《何梅協(xié)定》相繼簽訂,冀察主權大量喪失。面對關稅流失、冀東海關失防的危局,南京國民政府加強了緝私機構、組建了緝私隊伍,欲在運、銷、購三方面切斷日本的走私網,但仍難以從根本上阻擋冀東走私的狂潮。1936年春“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實行只相當于1/4中國關稅額的“查驗費”后,日本在冀東的走私進一步合法化,走私活動更加肆無忌憚。冀東走私是日本侵略者策劃操縱的有組織的走私活動,是日本經濟侵華的重要手段,是其“分離華北”政策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其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前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相關期刊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家庄市| 务川| 碌曲县| 栾川县| 长寿区| 佳木斯市| 屏山县| 鄂托克旗| 商洛市| 北辰区| 曲水县| 巢湖市| 阳曲县| 上林县| 浠水县| 兴安盟| 张家口市| 巩义市| 高清| 英吉沙县| 马龙县| 木里| 贵港市| 竹溪县| 古交市| 花莲县| 随州市| 蒙阴县| 柳江县| 常州市| 明水县| 成都市| 襄汾县| 鸡东县| 祁阳县| 滕州市| 新干县| 垦利县| 莱芜市| 蒙城县|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