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經濟與管理科學 > 金融 > 金融研究 > 互聯網金融、存款競爭與銀行風險承擔 【正文】
摘要:本文通過構建納入互聯網金融的銀行環形城市模型,推演了'互聯網金融→存款結構/付息成本→銀行風險承擔'的傳導機制。在此基礎上,以2003-2016年我國83家商業銀行為樣本,建立多重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1)互聯網金融發展經由惡化存款結構和抬高付息成本兩種渠道顯著加重了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其中,惡化存款結構效應的相對貢獻為50%左右,抬高付息成本效應的相對貢獻為35%左右;(2)相較于互聯網渠道構筑業態,互聯網支付結算、互聯網資源配置和互聯網財富管理業態對銀行存款結構和付息成本的不利影響更為強烈;(3)相對于國有、大規模、低流動性和低資本充足率商業銀行,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非國有、小規模、高流動性和高資本充足率商業銀行的客戶存款流失更快,平均付息成本上漲更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