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考古 > 江蘇錢幣 > 近代鈔票上的銀元圖案研究(一) 【正文】
摘要:晚清民國時期,隨著銀元的廣泛流通使用,官辦、民間機構發行的各種鈔票上開始大量采用銀元圖案作為票面主題圖案,以此標明鈔票幣值,昭示信用。考察歷史,發現鈔票上出現錢幣圖案起源于宋代。目前錢幣界一般認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北洋鐵軌官路總局'火車過橋'英洋票和臺南官銀票是最早以銀元為貨幣單位的鈔票,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認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福建省萬亨錢莊'伏番壹員'鈔票才是最早以銀元為貨幣單位的鈔票。本文重點對近代鈔票上出現銀元的特點進行了研究探討,指出近代鈔票上的銀元種類繁多,既有真實存在的實物銀幣、也有并無實物貨幣的仿幣,呈現時代性、地域性特征。出現銀幣圖案的鈔票,發行時間大多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之前、或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并認為近代鈔票上銀元圖案的印制工藝可以成為辨別鈔票真偽的重要依據。本文還根據存世鈔票實物,對民國時期福建地方鑄行的'福建省造'壹毫銀輔幣鑄造時間、鑄造背景進行了討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