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 > 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 >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 新文化運動后中國話語分流態勢論略 【正文】
摘要: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之后,來自于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共同對傳統的中國話語構成了沖擊,事實上改造著中國話語的內容與形式。但是,中國話語對外來話語的沖擊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直至新中國成立前,由于中國社會的分化性走向,力圖爭取生存的中國話語采取了左右分流之復雜形式:右邊的中國話語是指國民黨政府的保守主義,尊孔讀經;左邊的中國話語是指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右邊的中國話語是出于維護封建土地所有制之目的;左邊的中國話語意味著,中共的革命既不可能違背自己的民族思維模式,更不可能無視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這與超民族主義的國際主義會形成一定程度的矛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思維方式革命,將馬克思主義嵌入中國話語之中,這既是必需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