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I > 公路與水路運輸 >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 聚氨酯改性瀝青改性機理和性能 【正文】
摘要:為了解決聚合物改性瀝青儲存穩定性差、易離析、易老化等問題,利用聚氨酯(PU)對瀝青進行化學改性;制備了PU改性瀝青,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動態熱機械分析(DMA)和差示掃描量熱法(DSC)試驗研究了PU改性瀝青的改性機理,采用Brookfield旋轉黏度試驗、動態剪切流變(DSR)試驗、低溫彎曲梁流變(BBR)試驗、旋轉薄膜烘箱加熱試驗(RTFOT)和紫外老化試驗等評價了PU改性瀝青、SBS改性瀝青和70~#基質瀝青的性能。研究結果表明:圓盤鋸齒式攪拌器可以很好地暴露瀝青中的活性基團,使PU達到較好的改性效果;PU改性瀝青中主要存在2種反應,一是異氰酸酯與多元醇之間反應生成氨基甲酸酯,二是異氰酸酯與瀝青質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之間發生加成反應;PU改性瀝青的高溫布氏黏度高于同溫度下的SBS改性瀝青,且64℃時的抗車轍因子是SBS改性瀝青的6倍左右,說明其高溫性能非常優異;PU改性瀝青RTFOT前后針入度比達到了85%,軟化點變化幅度為0.5℃,說明其抗熱氧老化性能非常優異;在紫外老化試驗中,PU改性瀝青軟化點和針入度變化范圍分別為1℃~4℃和0.1~0.3 mm,說明其抗紫外老化性能非常優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