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綜合 >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 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 【正文】
摘要: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在全國都有發生,江西近年發生較重,吉泰盆地尤烈,但鮮有報道。通過采集病樣,并進行疑似病原菌的分離、形態學與分子鑒定和科赫法則驗證等,明確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種類和優勢種。結果表明,厚垣鐮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細交鏈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香茅彎孢菌(Curvularia cymbopogonis)和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為病原菌。24~28℃為最適溫度;鐮刀菌在pH7長勢良好,而其他3種最適pH為7~9。葡萄糖和淀粉為最適碳源,硝酸鉀為最適氮源。采用不同方式接種后,注射發病率比噴霧高(孕穗期:29.46%>17.89%)。與孕穗期接種(噴霧:17.89%)相比,抽穗期接種(噴霧:20.35%)的發病率更高。致病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厚垣鐮刀菌、香茅彎孢菌、細交鏈格孢和稻黑孢。對不同穗腐病發生地區的病樣進行鑒定,所有地區均可檢出厚垣鐮刀菌和香茅彎孢菌;細交鏈格孢菌在井岡山市、萬安縣、余江縣和修水縣4市縣檢出;而稻黑孢僅在萬安縣和修水縣檢出,它是新的致病源,這對世界范圍內稻穗腐病的病原認識是一個有益和新的補充;今后應該加強對稻黑孢的監控和研究。綜上,厚垣鐮刀菌和香茅彎孢菌是江西水稻穗腐病主要病原菌,細交鏈格孢菌和稻黑孢的分布具有明顯區域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