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教育綜合 > 江西社會科學 > 內在性與超越性之間的張力:后結構主義的核心線索 【正文】
摘要:在后結構主義的差異、欲望和主體理論中存在著兩條不可通約的核心線索:內在性與超越性傳統。德勒茲通過"直接的二元性",創建了關于純粹差異的絕對內在性分析,德里達則根據"中介的統一",在差異游戲中設置了一個超越性機制。德勒茲基于本體論的充足,構想了一個積極主動的欲望主體模式,拉康則立足創構性的缺失,揭示主體欲望通向不可能性限度的絕望命運。福柯以認同的僭越為中心,將主體歸結為主體化過程,拉康則以僭越的認同為目的,把主體與主體化過程嚴格對立開來。以二者為關鍵資源,當代后結構主義的政治理論同樣分化出兩大敵對的本體論陣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