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中醫學 > 江西中醫藥 > 旴江醫派志略(續三) 【正文】
摘要:旴江醫學流派,萌芽于先秦,分布于江西境內旴江(撫河)流域的16個縣市,通過對旴江醫學史的新近考證,證實從西漢迄民國旴江流域有醫藥家2016人、醫籍711種,孕育杏林文化、建昌藥幫、樟樹藥幫。旴江流域是道教的誕生地,道教的興起促進旴江醫派的形成和發展,旴江醫派形成了獨特的道家醫學流派風格。旴江醫派的鮮明特點是:道教傳道施醫是旴江醫派的起源特點,醫道相通醫藥兼通是旴江醫派的傳承特點,道醫思想是旴江醫派的學術特點,杏林春暖為醫精誠是旴江醫派的醫學文化特點,氣候濕暖形成旴江流域藥用資源繁茂和藥業繁盛、藥材道地特點,三面環山溫熱難散易發熱病是旴江流域的發病學特點,寒溫統一辨治熱病是旴江醫派的診療學特點。縱觀旴江醫派歷史,旴江醫派因方士修真煉丹而萌芽于先秦、因黃老修行施醫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創教傳醫而興起于漢晉、因高僧創教傳醫而弘揚于隋唐、因崇儒尚醫而發展于宋元、因政治中心南移而興盛于明清、因戰亂諸因而停滯于民國、因政府重視而繁榮于當代。旴江流域,名醫代出,學說紛呈,流傳域外,遠播寰宇,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中醫學的發展創新、走向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