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教育綜合 > 嶺南師范學院學報 > 老子思想的民本架構及其特色 【正文】
摘要:老子思想集中反映在《老子》一書中。該書以民本為主旨,按照"道-王-民"的邏輯架構依次展開,通行本《老子》81章的內容排列大體與此呼應。在老子的邏輯框架中,民雖然處于被動、弱勢或末端,但其利益、訴求、理想、價值目標,早已被老子邏輯地隱含在道論中,通過道對王的影響或作用,使之現實化和對象化。道具有本原性、神秘性、有用性和倫理性,道決定王之所為,王決定民之所化。王依道行事,"以百姓心為心""不以智治國""不以兵強天下",百姓才能自化、自富、自正、自樸;王背道妄作,"以智治國""以身輕天下""以兵強天下",則會民怨沸騰、民不聊生,最終難逃滅亡之命運:"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因此,"民"是老子思想邏輯的重心,為"民"而鼓與呼,是《老子》一書的主旨。但老子把百姓的自化或解放,寄托在統治者的無為或訴諸統治者的"善心",未免過于天真,某種程度上削弱了老子民本邏輯的現實力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