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經濟與管理科學 > 旅游 > 旅游科學 > 國家-市場-社會三維視角中的民族旅游空間變遷--以西雙版納景洪城傣族旅游為例 【正文】
摘要:本文從空間的社會本體論出發,突破現有研究中常見的國家-市場、市場-社會或國家-社會二元關系分析,綜合國家-市場-社會三者的動態關系,扎根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調查資料,對整體社會轉型期我國民族旅游空間變遷的特征及其機制進行研究。研究發現:(1)景洪傣族旅游空間在分布模式、地理區位、文化符號、投資規模等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2)國家在旅游空間變遷中居于主導地位,市場的作用日益增強,本土社會在逐漸后退,但這不能簡化為權力與資本合謀入侵社會的單向過程。(3)國家面對市場時存在依靠市場發展經濟和發展經濟為了社會的雙重目標張力;國家與社會之間存在全面參與的政府意志與部分原住民主動退出的個人意志之間的沖突;市場與社會的關系從全面嵌入趨向解綁,但市場既不應該也不能夠完全脫嵌于社會。由此本文提出:(1)對于財政資金匱乏的民族旅游地,市場資本在民族旅游空間中呈現出好惡交織的兩面性,關鍵在于建立國家-市場-社會的動態平衡協商機制。(2)當前需積極調整市場-社會關系,預防本土社會從旅游空間中或主動,或被動的持續撤退,其中,原住民主動隱退的現象需得到足夠關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