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林業 > 林業科學研究 > 杉木地理種源長期選擇效果研究 【正文】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林齡的杉木地理種源生長狀況的差異,篩選適宜于試驗區發展的杉木優良種源,促進杉木種源水平的長期遺傳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營造的杉木種源試驗林在5、10、31年生時的測定材料,分析不同種源主要生長性狀在不同林齡的遺傳參數變異規律,利用早晚相關和聚類分析對優良種源長期選擇效果進行評價。[結果]不同林齡的杉木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在種源間均存在極顯著的差異,31年生時最大種源的各性狀值較最小種源的各性狀分別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種源間的變異存在明顯的地理變異模式,以緯向變異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長量先增大后減小,即我國西南和東南部種源生長較好。參試杉木種源不同林齡時各性狀的遺傳力為0.75~00.875,說明各性狀受較高水平的遺傳控制;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在不同林齡間表型相關和秩相關均呈極顯著的正相關,認為杉木早期選擇宜在10年生左右;從169個參試種源中篩選出29個生長較快速的種源,大部分種源來自福建省,還包含貴州、廣西和湖南等地的種源,其中,生長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順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種源,其胸徑、樹高和單株材積的遺傳增益分別達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結論]早期選擇的年齡對縮短杉木育種周期影響明顯,在10年生選擇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遺傳改良的效率,從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選擇出的29個優良種源較當地種源有較大增幅,適宜在江西省及周邊地區推廣。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