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文學 > 民族文學研究 > 廣西德保壯族對歌傳統(tǒng)“吟詩”的音韻格律及歌路舉要——以《德保歌圩山歌》為例 【正文】
摘要:廣西德保縣壯族儂府支系的吟詩是結合音樂與詩句為一體的對唱歌謠。從民間鑒賞習慣來看,吟詩的音樂只是外表,詩句的文學性才是其內涵,但是過去對吟詩的研究卻往往只側重音樂,而忽略了其本質所在的文學性。壯族吟詩在自然對歌的場合中雖然均為“臨機自撰”的現(xiàn)場創(chuàng)作,但依然有“歌路”的要求。文章以《德保歌圩山歌》記錄的作品為例,探討吟詩的歌路及相關鑒賞原則與標準,包括對歌“求、搶、斗、情”等程序結構,“賦、比、興”及暗喻等文學表現(xiàn)手法,還有詩句字數、平仄及押韻的音韻格律要求,務求將吟詩包含的本土知識、話語關系及傳統(tǒng)法則梳理清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