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經濟與管理科學 > 經濟與管理綜合 >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 > 中國能源消費陷入“杰文斯悖論”了嗎——基于回彈效應的經驗分析 【正文】
摘要:中國能源消費的回彈效應一直是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并且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基于產出最大化的角度,結合阿羅提出的“干中學”理論,利用嵌套產出函數建立內生增長模型,在勞動供給外生、能源效率內生的假設前提下推導得到中國能源消費回彈效應的理論測度模型,并利用中國1952—2015年能源消費、資本存量、真實產出和勞動的時間序列數據實證得出每一時期中國能源消費的回彈值。研究結論表明,短期而言,能源的產出彈性以及學習效應是影響能源回彈值的關鍵;長期而言,除能源產出彈性和學習效應外,資本和勞動的替代彈性、資本的產出彈性以及資本勞動的聯合產出彈性也會影響能源回彈效應。中國的數據表明,1952—2015年期間中國能源消費的平均回彈效應是131.6%,最高達到216.4%,中國能源消費沒有走出“杰文斯悖論”,單純期望改進能源效率減少能源消費的思路是不可行的。長期來看,1952—2015年期間中國能源消費的平均回彈效應是204.7%,最高達到960.6%,期間出現了超級節能和部分節能的情況。中國整體經濟范圍的能源消費可能走出“杰文斯悖論”,節能潛力比較大,但是不能僅僅依靠改進能源效率減少能源消費,而應該考慮通過資本、人口、產業結構、經濟轉型等因素來制約回彈效應。2012—2015年由于能源回彈問題得到緩解,實現節能720272.02萬噸標準煤,因此降低能源回彈效應有助于實現“十三五”節能目標。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