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綜合 >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間生長性狀隨站稈時間變化的研究 【正文】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間生長性狀隨站稈時間變化的研究

    劉青松; 肖宇; 徐玉鵬; 閻旭東 滄州市農林科學院; 滄州061000
    • 生理成熟
    • 籽粒含水率
    • 百粒重
    • 倒伏率
    • 穗腐病

    摘要: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制約玉米機收籽粒的關鍵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間站稈有利于玉米籽粒脫水,但田間站稈時間過長對玉米產量等性狀均有較大影響。本試驗通過對比不同玉米品種生理成熟期后田間站稈4周時間的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脫水速率、百粒干重、倒伏倒折性、穗腐病以及掉穗率等指標的變化,結果發現,生理成熟期各玉米品種籽粒含水率普遍較高,成熟后田間站稈2周后,除鄭單958和東單913外,其他玉米籽粒含水率均降至28%以下,其中粒收1號后期脫水速率最快,超過0.5%/d;百粒重成熟后2周時間內變化不顯著,但超過2周,百粒重則顯著下降;玉米倒伏倒折率表現為站稈2周變化不明顯,2周后顯著提高;穗腐病表現為隨著站稈時間的增加而顯著增加的趨勢,可能與成熟后期雨水較多有關;除東單913和廣德5號外,其余玉米掉穗率表現為站稈2周無顯著變化,2周后則表現為顯著增加的趨勢;產量損失表現出與掉穗率一致的趨勢,站稈2周無顯著變化,2周后產量損失率顯著增加。綜合分析各指標變化情況發現,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間站稈時間不宜超過2周,一般以7~12 d最為適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陆良县| 大渡口区| 林芝县| 隆回县| 广南县| 左贡县| 西乌| 弥勒县| 呼伦贝尔市| 天柱县| 柳河县| 石阡县| 大姚县| 开化县| 密云县| 墨脱县| 东乡| 金门县| 龙岩市| 禹州市| 且末县| 新和县| 长治县| 海盐县| 象山县| 连云港市| 汶上县| 思南县| 汤原县| 商水县| 怀来县| 贵定县| 岢岚县| 周宁县| 清水县| 银川市| 东乡| 元阳县| 盐亭县|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