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綜合 >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間生長性狀隨站稈時間變化的研究 【正文】
摘要:玉米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制約玉米機收籽粒的關鍵因素。生理成熟后田間站稈有利于玉米籽粒脫水,但田間站稈時間過長對玉米產量等性狀均有較大影響。本試驗通過對比不同玉米品種生理成熟期后田間站稈4周時間的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脫水速率、百粒干重、倒伏倒折性、穗腐病以及掉穗率等指標的變化,結果發現,生理成熟期各玉米品種籽粒含水率普遍較高,成熟后田間站稈2周后,除鄭單958和東單913外,其他玉米籽粒含水率均降至28%以下,其中粒收1號后期脫水速率最快,超過0.5%/d;百粒重成熟后2周時間內變化不顯著,但超過2周,百粒重則顯著下降;玉米倒伏倒折率表現為站稈2周變化不明顯,2周后顯著提高;穗腐病表現為隨著站稈時間的增加而顯著增加的趨勢,可能與成熟后期雨水較多有關;除東單913和廣德5號外,其余玉米掉穗率表現為站稈2周無顯著變化,2周后則表現為顯著增加的趨勢;產量損失表現出與掉穗率一致的趨勢,站稈2周無顯著變化,2周后產量損失率顯著增加。綜合分析各指標變化情況發現,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間站稈時間不宜超過2周,一般以7~12 d最為適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