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球物理學 > 泥沙研究 > 從三門峽到三峽我國工程泥沙學科的發展與思考 【正文】
摘要:我國工程泥沙學科的發展是伴隨著重大工程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行而快速發展的。本文回顧了20世紀60年代初黃河三門峽水庫建成運行后出現的泥沙問題和解決措施:庫區嚴重淤積和庫尾'翹尾巴'現象,潼關高程快速抬升了5 m以上;樞紐被迫進行了二次改建,以提高水庫的泄流規模;水庫運行方式進行了二次調整,通過降低汛期壩前水位,以增大水庫的排沙能力。闡述了三門峽水庫的實踐不僅大大提高了對工程泥沙運動規律的認識,而且總結提煉出以水庫'蓄清排渾'運行方式為標志的系列成果。水庫'蓄清排渾'運行方式已在小浪底水庫和三峽水庫成功運用,并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優化完善,逐步形成了水沙調控的理論與技術。從三門峽到三峽工程的實踐,為我國工程泥沙運動規律、多沙河流水庫有效庫容長期保持理論、江河水沙調控理論與技術、實體和數學模型模擬技術等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工程泥沙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體系,推動我國工程泥沙技術走在世界前列。進一步提出了未來工程泥沙研究的思路和方向:一是從水庫泥沙淤積治理向全河水沙調控轉變,即從江河局部治理向全河治理轉變;二是從河流泥沙向流域泥沙、海域泥沙轉變;三是從傳統泥沙問題向生態環境泥沙轉變。泥沙研究要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學科前沿,充分開發和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應用方面取得新突破。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