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文學 > 蒲松齡研究 > 從《聊齋制藝》看蒲松齡科舉不第的內在原因 【正文】
摘要:蒲松齡的科舉經歷與他的人格心態、文學創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探析他鄉試屢試不第的原因,是理解他思想及創作的關鍵。蒲松齡把科舉失意歸罪于'盲眼'考官和科場腐敗、歸咎于命途不偶和遇合難期,并時常在詩文中流露出感憤、牢騷、痛苦、眷戀的復雜情緒。以往研究者受之影響,往往從這些方向尋找他不第的原因。但若是以清代科舉為背景,參照清初八股取士的衡文標準,分析蒲松齡的八股文集《聊齋制藝》,就會發現他文中的求異性思維方式與八股取士所要求的求同性思維方式是相悖的,他身上的小說家氣質與科舉選才的標準也是矛盾的,這些應該是他屢試不第的根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