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氣象學 > 氣象科學 > 北極海冰年際變化對東亞中緯度夏季陸面熱力異常的指示作用及其可能原因 【正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夏季東亞中緯度近地面溫度和春、夏北極海冰時空變化特征,探討了格陵蘭海、巴倫支海海冰異常變化與夏季東亞中緯度陸面熱力異常在年際上的可能聯系。結果表明:(1)1950-2014年,東亞中緯度夏季近地面溫度明顯增暖,并伴有明顯的年際變化,年際變率最大值的區域主要位于40°N以北至貝加爾湖地區;春、夏格陵蘭海和巴倫支海的海冰也呈現明顯的減少趨勢,同時表現出較強的年際變化特征。(2)春、夏格陵蘭海、巴倫支海海冰異常對東亞中緯度夏季陸面熱力異常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春、夏格陵蘭海、巴倫支海海冰異常偏多,通常對應夏季東亞中緯度近地面的東亞中緯度夏季增暖現象;反之亦然。(3)春、季格陵蘭海、巴倫支海北極海冰指數(Arctic Sea Ice Index,ASII)高值年(海冰異常偏多年份),貝加爾湖及西南的蒙古高原地區通常為大范圍的異常高壓控制,有利于近地面溫度升高;同時由于烏拉爾山阻塞高壓減弱,極地南下的冷空氣減弱,有利于東亞中緯度區域的溫度升高。而ASII低值年的情形則相反,貝加爾湖以南地區受異常低壓控制,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增強,冷空氣易向南侵襲,不利于東亞中緯度近地面升溫。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