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xué)與工程技術(shù) > 農(nóng)業(yè)科技 > 農(nóng)業(yè)綜合 > 熱帶生物學(xué)報 > 16種植物源活性成分對2種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 【正文】

    16種植物源活性成分對2種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

    蘇子寒; 高兆銀; 胡美姣; 李敏; 張正科 海南大學(xué)食品學(xué)院; 海口570228; 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環(huán)境與植物保護(hù)研究所; 海口571101
    • 植物源活性成分
    • 炭疽病
    • 蒂腐病
    • 抑菌活性
    • 防治效果

    摘要: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研究了16種植物源活性成分對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與擬莖點霉(Phomopsis mangiferae)的抑菌活性,同時測定了部分植物源活性成分對芒果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結(jié)果表明:在100 mg·L^-1質(zhì)量濃度下,所有供試植物源活性成分對供試的4種病原菌菌絲體生長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蓽茇酰胺、肉桂醛、姜黃素、胡椒堿、大黃酚、辣椒堿和大黃素對4種病原菌的平均抑菌活性大于70.00%。在1 000 mg·L^-1質(zhì)量濃度下,蓽茇酰胺、肉桂醛、姜黃素和胡椒堿對芒果采后病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蓽茇酰胺對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效分別為82.18%和80.75%,效果優(yōu)于抑菌劑咪鮮胺,具有替代化學(xué)抑菌劑來防治芒果采后病害的潛力。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wù)

    服務(wù)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wù)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长宁区| 铜川市| 英吉沙县| 澄江县| 中方县| 内乡县| 尤溪县| 汶上县| 乐清市| 西藏| 新宁县| 桂阳县| 柳林县| 岚皋县| 石台县| 西充县| 靖江市| 黔西| 虹口区| 安阳市| 洛川县| 定西市| 长春市| 买车| 海南省| 安阳市| 哈尔滨市| 五峰| 得荣县| 巴东县| 那坡县| 岢岚县| 永平县| 横山县| 嘉善县| 友谊县| 隆子县| 昆明市| 福鼎市|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