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綜合 >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 密度與行距配置對川中丘區玉米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 【正文】
摘要:【目的】為探究密度與行距配置對川中丘區玉米物質積累、轉運和分配及產量的影響。【方法】采用兩因素隨機區組試驗設計,設置2個密度(D1:4.5×10^4株/hm^2、D2:6.75×10^4株/hm^2)和5個行距配置方式(100、80、60cm等行距和150cm+50cm、110cm+50cm寬窄行),研究密度與行距配置對玉米物質生產及產量形成的影響。【結果】密度和行距配置對玉米物質積累和產量影響的互作效應顯著。低密度顯著提高了玉米花前、花后物質轉運量、穗粒數、單株干物質積累量和單株籽粒產量,與D2相比,D1分別提高了24.77%、22.73%、25.13%、26.72%和23.21%,且等行距玉米單株干物質積累量、花前干物質轉運量和花后干物質積累量及產量均顯著高于寬窄行,玉米產量以60cm等行距配置產量最高。高密度顯著提高了玉米群體物質積累量和產量,與D1相比,D2成熟期群體干物質積累量與產量平均提高18.40%和21.74%,且寬窄行顯著提高了花后物質積累量和玉米產量,玉米產量以110cm+50cm的寬窄行配置產量最高。【結論】川中丘區4.5×10^4株/hm^2密度下采用等行距配置可改善玉米植株個體物質積累分配,進而促進單株干物質生產提高產量,而6.75×10^4株/hm^2密度下寬窄行配置(110cm+50cm)能有效緩解密植個體競爭,提高玉米花后干物質積累,進而獲得高產。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