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 > 上海環境科學 > 典型再生水濕地凈化系統蘆葦根際細菌多樣性變化分析 【正文】
摘要:以北京市奧體公園再生水補水人工濕地凈化系統蘆葦根際樣品為研究對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技術(Terminal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通過傳統多樣性指數分析與基于多酶切綜合比對細菌群落多樣性變異分析和單酶切T-RFs 類群豐度顯著變化特征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蘆葦根際細菌群落多樣性空間差異進行分析,并借助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Spearman 相關分析等多元統計方法對再生水人工濕地凈化系統各功能區細菌群落種屬差異進行判別,分析人工濕地不同空間尺度的水質凈化特征。結果表明,基于全模型判別分析法識別奧林匹克公園典型再生水補給濕地不同水質凈化功能區具有顯著差異的水質指標為pH、DO、ORP、TN 和NH4^+-N 5 項。傳統多樣性指數分析方法未能對功能區間細菌群落多樣性空間差異做出有效分析,而基于多酶切綜合比對細菌群落多樣性變異分析結果表明復合垂直流濕地和植物氧化塘的細菌群落多樣性明顯低于混合生態功能區,pH、DO、Cl^-、TN 和NO3^--N 是導致人工濕地凈化系統蘆葦根際細菌群落多樣性空間變異主要因素。β-proteobacteria、Cyan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 豐度在各類群落間變化顯著。再生水補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主要發生在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和植物氧化塘。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