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精神病學 > 上海精神醫學 > 孤獨癥兒童父母的人格特征和神經認知功能 【正文】
摘要:背景: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日益增多和巨大的家庭負擔引起了學術界和社會的關注。目的:研究孤獨癥兒童(ASD)父母的人格特征和神經認知功能,并與正常發育的孩子父母進行比較。方法: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這項研究招募了41名符合孤獨癥譜系障礙診斷標準的中國孩子。對于他們79位親生父母均采用艾森克個性問卷(EPQ)和一套神經心理學測試來進行評估。正常對照組是由80名發育良好的兒童組成,年齡、性別相匹配。結果:留學生較中國學生更經常地使用"積極重新關注"和"我們發現孤獨癥兒童的父母在P量表中EPQ得分顯著高于發育良好的孩子父母(t=1.68,p=0.039),而他們E量表和L量表的評分均顯著較低(t=1.84,p=0.035;t=2.07,p=0.023)。我們還確認了孤獨癥兒童的父母比正常對照花更長的時間來完成連線試驗(TMT)A部分和B-M部分(t=1.57,p=0.013;t=0.83,p=0.019)。結論:相對于發育良好的兒童父母,孤獨癥兒童的父母更偏向于漠不關心、死板、固執、內向、沉默。他們表現出較少的創新性和尋求刺激的行為,并且社會技能和成熟性有限。雖然孤獨癥兒童的父母的一般認知功能,包括智商在內,都比較完整,但是他們的計劃性、靈活性和視覺處理功能是有損傷的。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